目的:了解2023年全球药品研发数据,展望未来全球药品研发格局。方法:介绍2023年全球药品研发情况,并从研发阶段和研发区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品研发阶段方面,2023年全球开展临床试验的药品总数仍保持上升趋势;在开展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的药品方面,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新药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的首选国家;在原研企业分布方面,超过半数开展新药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的原研企业总部设在中美两国;在许可交易方面,中国医药企业许可交易的活跃度仅次于美国,许可引进仍是中国成熟医药企业开发新业务的重要模式。结论:2023年医药行业的研发活动已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未来医药行业将处于平稳发展状态。
本文报告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左下肢溃烂8月,加重伴反复高热及行走困难3月就诊于急诊。患者来院前以皮肤软组织感染在多家医院就诊,曾接受抗生素治疗、局部清创及植皮术,但病情反复,创面难愈。入院后检查发现外周血及骨髓培养均检出大肠弯曲菌,B细胞的数量为0,免疫球蛋白定量低于检测下限,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X-连锁基因突变(BTK突变),由此厘清了X-连锁基因突变(BTK突变)所致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该患者反复皮肤软组织感染并经久不愈的潜在原因,遂得以确诊。经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以及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得以完全康复。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揭示了宿主免疫功能与感染之间的关联性,临床中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感染,须重视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潜在原因的排查。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0% vs 75.86%);鼻塞、鼻痒、流涕及打喷嚏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4、IL-6、IL-8和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AR较单一使用氯雷他定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复脉方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中医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量(C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内酯素水平、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MMP-9和内酯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F、SV、CO、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复脉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方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清肺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和白介素-6、白介素-8、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清肺化痰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壅肺证)效果明显,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提高肺功能。未来应研究这种治疗的长期疗效和潜在机制。
目的:分析2例横纹肌溶解治疗成功案例,为优化横纹肌溶解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例横纹肌溶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征。结果:病例1为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肝损伤患者,给予补液扩容、碱化尿液、保肝治疗后痊愈;病例2为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给予水化碱化、补钾、降尿酸治疗后痊愈。结论:横纹肌溶解继发的急性肝、肾损伤通常是一过性的,且损伤的严重程度较低。但本报告的2例患者均发生了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需要积极的药学监护,早期鉴别并给予充分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规定日剂量分析法,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9—2023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主要品种、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及排序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9—2022年抗抑郁药销售额及其占所有西药药物销售金额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2023年转为增长,且均显著高于同类医院。2019—2023年,该院抗抑郁药的规定日剂量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提示抗抑郁药物的临床使用频率增多;艾司西酞普兰以及文拉法辛的销售金额较高,占比维持在前2位,艾司西酞普兰的销售金额占比涨幅较大;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以及文拉法辛的规定日剂量数均位列前3。结论:该院抗抑郁药的临床使用结构较为合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两类药物占据主导地位。
目的:考察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前后我院胰岛素应用的变化,评估胰岛素专项集采执行的成效。方法:以2022年7月4日胰岛素专项集采政策执行日为节点,比较前后1年全院降糖药物应用情况,包括价格、消耗量、消耗金额,统计胰岛素集采任务完成情况、DDDs、DDDc等。结果:胰岛素专项集采执行后,胰岛素价格降幅在15.50%~73.49%;专项集采品种降幅较明显,在37.60%~73.49%之间。日均费用明显降低,尤其是集采品种,下降幅度在38.25%~73.49%之间。结论:胰岛素专项集采使患者切实获益,节省了支出,但执行过程中,更换治疗方案时存在风险,政策推进仍须进一步加强监测。
目的:设计涵盖采购、信息维护、入库验收/出库登记、盘点、特殊药品流向溯源、HIS接口及数据交互、系统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平台。方法:平台采用B/S架构模式,结合J2EE、SOA、应用集成和BI信息技术与新一代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确保平台模块化、可扩展性、独立性、安全性,适用与各类部队医疗保障机构的网络体系。结果:EPS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使药品保障实现全区域、全流程、全要素可知可控。结论:该平台实现了药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衔接,有效提高药品供应效率和保障能力。
目的:评估基于问题教学法(PBL)联合基于案例教学法(CBL)对临床药师学员治疗药物监测(TDM)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9—2022年在我院进修的95名临床药师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CL联合CBL教学法,完成培训后,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学员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操作技能和治疗方案优化方面提升更为明显(P<0.05);除基本理论外,观察组对TDM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临床药师学员TDM培训效果。
本文报道1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复杂腹腔感染的病例。治疗过程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暴露下发生KPC型变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采用CZA联合亚胺培南抗感染,患者体温高峰下降。然而,患者随后发生了假丝酵母突破性入血及卡泊芬净获得性耐药的现象,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后病情好转并出院。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考虑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发应相关可能性大。经过药师的药学监护,患者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好转。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基于病种分值付费(DIP)参与心血管内科药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DIP背景下,对比临床药师参与前、后患者相关指标和治疗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住院患者的费用均有降低;DIP实施后人均医疗费用、中高风险医疗费用、中低风险医疗费用、低风险医疗费用和无死亡病例医疗费用的双重差分净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P实施后人均住院时间、中高风险住院时间、中低风险住院时间、低风险住院时间和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的双重差分净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IP分组的背景下,临床药师参与到心血管内的药事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升药物使用的经济性。
细菌载体基因工程菌活体生物药制剂的评价体系建立对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确立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基因工程菌活体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细菌载体基因工程菌活体生物药制剂是全球新的品种,至今尚未有产品上市,其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组成不确定性的特点,评价体系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关注点。该文从国内外法规现状和相关技术法规要求方面,阐述了该类的评价策略,并对该类制剂的质量评价要点和技术方法展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细菌载体基因工程菌活体生物药制剂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