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1533
CN 31-1663/R

2025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10
  

  • 全选
    |
    封面人物
  • 吴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5, 46(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孙晓颖, 王娇, 李斌, 李欣
    上海医药. 2025, 46(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银屑病的常见共病之一。本文浅析银屑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两病共病病位在血,涉及肝、脾、肾三脏,其病机演变从早期的湿热到中期的痰热,再到后期的瘀热,其中血热是推动这一演变过程的关键。脏腑辨证方面,由血热损伤肝络而起,病情的虚实会相互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相互加剧。两病共病治疗时应辨明症情阶段,重视祛除无形之热和有形之湿痰瘀,并注意顾护肝脾气阴。

  • 王清云, 王娇, 孙晓颖, 李欣
    上海医药. 2025, 46(2):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共病的病位在血分,证属本虚标实,肺脾气虚、邪伏于络为本,热毒积聚于厥阴血分为标,病理变化具有早期肺经蕴热、中期血分热毒、后期脾肾阳虚的特点。治疗方面,需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机转化阶段,分别治以补虚泻实,早期泻火解毒,后期培本固元。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挖掘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共病的中医理论体系,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辨证论治依据。

  • 马天, 李欣
    上海医药. 2025, 46(2):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免疫因素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与精神疾病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浅析银屑病与精神疾病共病的病因病机。心主神明和血脉,心功能失常是银屑病与精神疾病共病的基础。情志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等,体质因素如心虚或心火偏旺,外感因素如风邪,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劳倦因素如过度劳累、熬夜等,均可影响心功能。银屑病与精神疾病共病的病机包括心经病变与气血失和、心与脏腑功能失调、心阴阳失调、心经湿热毒邪蕴结。

  • 李苏, 唐佳颖, 郭婉军, 李欣
    上海医药. 2025, 46(2):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调节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研究的深入,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5, SFRP5)和Wnt信号通路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概要介绍SFRP5和Wnt信号通路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特应性皮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病例精粹
  • 姚蓉蓉, 梁晓华
    上海医药. 2025, 46(2):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皮肤不良反应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常见的不良事件,而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少见类型,发病率<1%。本文介绍1例81岁营养不良的晚期胃癌患者,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后,营养状态明显改善,肿瘤达到部分缓解。但治疗过程中出现难治性瘙痒、皮疹及大疱样皮损,经多学科会诊后最终诊断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经多种方案治疗后在抗肿瘤治疗与皮肤不良反应之间达到平衡,皮损得到良好控制,停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年后,肿瘤持续处于稳定中。

  • 临床研究规范
  • 沈范玲子, 王瑞平
    上海医药. 2025, 46(2): 2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瘙痒也是许多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不适,也可能引发睡眠、情绪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健康,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瘙痒的主观感受性和病因的复杂性使得医生在评估患者瘙痒严重程度时面临挑战。本文从瘙痒程度评估的维度入手,整理了常见的单维和多维瘙痒评估工具,同时介绍了可用于瘙痒患者疗效评估的量表,阐述了其应用方法、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皮肤科临床工作者选择和应用这些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药物临床
  • 房芳, 周俊辉, 钟巍
    上海医药. 2025, 46(2):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12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POF)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60例。主要指标为疲劳程度评估量表(FSS)评分,次要指标为术后48 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测定术前1 d及术后1、3 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8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E组术后1、3、7 d时FSS评分均降低(P<0.05);E组POF发生率低于S组(15.0% vs. 38.3%,P<0.05)。与S组比较,E组术后1或3 d时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抑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减轻POF。

  • 苏有琼, 田原, 田春洪, 朱建平, 林德潮, 丁凌
    上海医药. 2025, 46(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首创性地提出了中医证候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理论,并以临床案例分析的形式具体分析讨论。

  • 赵敏, 方邦江, 沈红梅, 王雯雯
    上海医药. 2025, 46(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咳喘是社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难治病,一旦合并感染,邪气趁虚而入里,传变迅速,易致重症,病情危笃。方邦江教授依据“治痿独取阳明”的中医理论,结合老年人群“正气虚衰”的生理特点,创新提出“阳明法”内外兼治老年咳喘,采用内外结合、针药并进的方法,以治本健脾为主,倡导“急者亦可治其本”,杜绝生痰之源,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为基层中医药治疗老年咳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

  • 王冉, 高松, 王新
    上海医药. 2025, 46(2):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多导睡眠监测(PSG)技术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急性脑梗死(ACI)后睡眠障碍(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ACI后睡眠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失眠程度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微觉醒指数评分、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于ACI后睡眠障碍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失眠程度,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PSG指标,提高疗效。

  • 袁超, 王笑天, 常峰荣, 吕智超
    上海医药. 2025, 46(2):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观察组加用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脏结构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脏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卢芸, 边贝贝
    上海医药. 2025, 46(2):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咽腔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2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16例完成)和对照组(115例完成),分别接受联合疗法和单纯视觉反馈训练,疗程4周。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吞咽造影检查(VF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表面肌电图、血清中相关因子(GFAP、EGR1)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3% vs 86.96%)。治疗后,观察组VFSS/FOIS/DOSS评分及肌电波幅均显著提升,吞咽时程缩短,GFAP、EGR1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咽腔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更利于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强吞咽相关肌群肌力,促进康复。

  • 张开羽
    上海医药. 2025, 46(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会阴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较高,以疼痛伴随各种其他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患者身心痛苦,是临床中常见的难题。骶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手段,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逐步发现在会阴区慢性疼痛治疗上效果良好,能给患者带来益处。

  • 吴小山, 任桂灵
    上海医药. 2025, 46(2):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移植围术期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肾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HIS系统收集1例肾移植围术期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相关信息,对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的关联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术后D3他克莫司C0达40.60 ng/mL,遂停药。D16患者小便量降低至100 mL,肾穿刺示弥漫性肾小管上皮损伤,予谷胱甘肽对症处理后小便恢复正常。患者急性肾损伤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相关性评估为很可能。结论: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急性损伤在早期通过降低其血药浓度和对症处理后基本可逆转。

  • 赵林娣, 赫洋
    上海医药. 2025, 46(2):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1例TP53突变合并多基因异常所致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AⅣ期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多措施联合预防右上肢肿块处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疼痛评估及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做好患者疼痛管理;个体化制订专属的心理护理方案;严格消毒隔离预防移植后低细胞期感染发热,鉴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反应;制定个体化的CAR-T治疗神经毒性评估方法等。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0 d出院,右上肢肿块明显缩小,臂围基本同左上肢,病情稳定。

  • 医药论坛
  • 王惠华, 吴斌, 周坛树
    上海医药. 2025, 46(2):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生熟异治”中药饮片品种功效差异、炮制目的出发,分析“生熟异治”中药炮制生产控制的风险点,并提出生产控制的思考和监管建议。

  • 李彩华, 金剑
    上海医药. 2025, 46(2):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方法: 将50名药学实习生按照带教模式分为A组(n=18,接受传统药学带教模式)和B组(n=32,接受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比较2组的每人每月药学服务实践数量、药学服务能力考评和带教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 在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下,药学实习生每人每月药学服务实践数量、药学服务能力的优良率均高于传统带教模式,且获得较高的带教满意度。结论: 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有助于提升药学实习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 药师实践
  • 王春晖, 谢风帆, 吴薇
    上海医药. 2025, 46(2):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罕见病Castleman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并提供药学监护。 结果与结论: 本例重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初始R-CHOP方案治疗效果不佳,予司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疾病控制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凭借专业知识可为罕见病治疗保驾护航。

  • 药物研发
  • 张霖
    上海医药. 2025, 46(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小干扰RNA(siRNA)是基于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沉默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具有治疗效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自2018年首款siRNA药物上市以来,已成为最受关注的小RNA药物之一,被视为制药领域一次新技术革命。目前siRNA药物的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众多制药企业纷纷加入赛道。本文简要概述siRNA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关键技术突破、在研情况及趋势等,希望为制药企业相关研发人员或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 王园圆, 丁豪, 张芳芳
    上海医药. 2025, 46(2):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已发表的包材类论文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包材论文的研究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包材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2.4软件分别对样本文献历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并处理得到样本文献共1 583篇,历年发文量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发文作者363名,发文机构338个,机构和核心作者的最高发文量分别达52篇和31篇,相关包材监管单位是发文的核心力量;研究的热点主要针对药包材展开,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更多趋向于抗氧剂、硫化剂、包装系统、残留量、相容性、完整性、胶塞等方面;相关法规指南出台是研究方向的指引。结论: 本文可为后续研究及其方向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