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告1例20岁女性克罗恩病合并罕见肠-皮肤瘘的病例。患者以“乏力4年,间断腹痛2年”为主诉,早期因贫血及影像学疑似淋巴瘤多次误诊,经多学科会诊结合胃肠镜、小肠CT等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病程中出现胃-结肠瘘、结肠-腹壁瘘、腹壁脓肿破裂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先后接受抗感染、营养支持、脓肿引流及急诊手术(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术后经持续营养支持及对症管理,肠-皮肤瘘愈合,症状显著改善。本病例提示,克罗恩病早期诊断需结合多学科协作与影像学评估,肠-皮肤瘘等严重并发症应优先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干预以改善预后。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可引起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水疱、糜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天疱疮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除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之外,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及缺乏客观、标准化且经过充分验证的天疱疮病情评估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在临床试验中,统一、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对于评估天疱疮病情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天疱疮病情评估方法入手,系统介绍天疱疮疾病面积评分、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严重度评分、寻常型天疱疮活动评分、天疱疮面积及活动度评分、日本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天疱疮病情评估方法与量表,同时评价各天疱疮病情评估方法与量表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临床研究开展天疱疮患者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黄氏响声丸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咽炎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氏响声丸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咽干痒、异物感、灼热感、咽痛、咳嗽)、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咽干痒、异物感、灼热感、咽痛、咳嗽积分,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CD8+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CD3+、CD4+、CD4+/CD8+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黏膜充血、咽痛、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氏响声丸配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能够降低慢性咽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四圣心源》为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以“一气”精辟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开创性提出“一气周流”理论。本文受此启发,从中土斡旋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病机治法,认为中土衰败是其基本病机,导致己土左升不利、清阳不升、寒湿加重、戊土右降无力,终致阳气衰败、阴阳皆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临证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甲减,首重培补中气。中土受损则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失养,可见肝郁气滞、肾阳亏虚等症;湿困脾土则气机失调,易生瘀血、痰浊、水湿等病理产物。辨证论治提示甲减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而以脾为中心,故在培补中土基础上,施以疏肝健脾、脾肾兼顾之法,为临床防治甲减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讨网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活性炭敷料对深二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82例深二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薄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活性炭敷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创面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瘢痕增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活性炭敷料治疗可有效改善深二度烧伤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SNB)在额部占位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额部占位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43例。B组在全麻前行超声引导下SNB,C组接受常规全麻。采集麻醉前(T0)、上头钉时(T1)、切皮时(T2)、锯颅骨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麻醉前、清醒后血浆皮质醇、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清醒后两组VAS评分及拔管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镇痛药使用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1~T4时C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显著高于T0,且B组显著低于C组(P<0.001)。T3、T4时B组MAP显著低于T0(P<0.05)。术后两组血糖、C反应蛋白及C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且B组显著低于C组(P<0.05)。B组舒芬太尼用量和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01)。拔管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B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NB可维持额部占位切除手术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应激反应、炎症因子水平、疼痛强度、镇痛药物使用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在老年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病史资料,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排组(n=30)和双排组(n=30),单排组采用单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双排组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术后1个月随访,对比2组患肢活动度(上举、外展、外旋)、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功能(UCLA、ASES、C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总有效率及再撕裂发生率。结果:双排组在患肢活动度(上举、外展、外旋)、UCLA评分、ASES评分、CM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单排组,VAS评分和再撕裂发生率更低,且总有效率更高。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可更有效地改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降低再撕裂风险,临床效果优于单排技术。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下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下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干预。对比2组肌力水平、下肢运动功能(FMA-LE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步行能力(10 m MWS、步长、步宽)、生活质量(SS-QOL评分)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肌力水平, FMA-LE、BBS和SS-QOL评分,10 m MWS、步长、步宽等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下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加强肌力水平,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目的: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TIA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本院行体检的7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施以TCD检查,统计观察组内阳性侧、阴性侧以及对照组各项TCD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在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阳性侧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阴性侧和对照组,且观察组阴性侧各项血流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EDV、PSV、PI、RI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几者单独检测。结论:TC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诊断TIA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目的:调查分析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简称中心)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收集2018—2022年该中心使用的18种抗抑郁药数据,并对其消耗金额和使用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10位抗抑郁药的使用频度与消耗金额基本相同,尤其以文拉法辛(消耗金额1 811.12万元、消耗金额占比18.48%,使用频度占比18.99%)、帕罗西汀(消耗金额737.11万元、消耗金额占比7.52%,使用频度占比18.59%)、西酞普兰(消耗金额2 315.05万元、消耗金额占比23.62%,使用频度占比14.22%)占比最大,大部分抗抑郁药消耗金额和使用频度呈正相关。结论:该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药物品种选择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目的:探索和评估电子源数据(eSource)对接电子数据采集(EDC)系统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IIT)中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医院现有数据平台,设计并实现一套eSource对接EDC的数据自动采集模式,选取一项正在开展的IIT项目,测试对比数据自动采集模式与传统人工录入模式的效果。结果:eSource采集模式相较传统手工录入方式,单个受试者平均数据采集用时缩短约90%,平均数据修改次数减少约78%。结论:通过实现eSource对接EDC的数据采集模式,提升临床研究信息化水平,可提高研究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减轻研究人员工作负担,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药学人才评价体系,明确医院药学人才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其权重,为不同岗位药师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直接评分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我院药学人才(科研药师、调剂药师、临床药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出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科研药师侧重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调剂药师侧重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临床药师侧重专业知识与道德素质。3类岗位的专家赋权一致性检验结果良好(CR值分别为0.053 6、0.060 2、0.049 8),专家协调性指标Ca=0.81,Kendall W系数在0.6~0.7之间。结论:经过2轮专家咨询,指标体系稳定可行,能较全面反映医院药师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IC法)对奥硝唑注射液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色谱柱为赛默飞阴离子色谱柱 IonPac AS11-HC(4 mm×250 mm),淋洗液为6 mmol/L氢氧化钾溶液,采用电导检测器,进样量25 μL,流速为1.0 mL/min。结果:回归方程为y=0.210 7 x+0.104 5,r2=0.997 8;亚硝酸盐在1.64~32.73 μg/mL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浓度为1.64 μg/mL;低、中、高浓度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8.45%、99.61%、97.23%。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奥硝唑注射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