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1533
CN 31-1663/R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封面人物
    肇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23): 1-2.
    摘要 (13) PDF全文 (4)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杨巧玲, 胡韶华, 李亦君, 谭波宇, 胡文娟, 刘红霞, 王学彬, 孙华君
    上海医药. 2024, 45(23): 3-4.
    摘要 (21) PDF全文 (3) HTML (20)   可视化   收藏

    个体化用药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石,而治疗药物监测是个体化用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临床需求,我院药学部依托治疗药物监测平台,围绕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实践与探索,赋能精准医疗的个体化用药发展,强化了药学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增强了学科的专业影响力。

  • 专家论坛
    谭波宇, 胡文娟, 王学彬, 孙华君
    上海医药. 2024, 45(23): 5-8.

    新生儿由于器官发育未成熟等原因,药物在其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与在成人体内差异显著,同时药物在不同新生儿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异性也较大。传统的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存在治疗失败或出现毒性的风险。此外,临床上对新生儿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这也凸显了新生儿用药个体化的迫切需求。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 MIPD)可通过数学模型,结合患者个体的生理数据,优化给药方案,再结合治疗药物监测,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MIPD在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镇痛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治疗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仍面临临床数据获取困难和数学模型准确性等问题的挑战。

  • 专家论坛
    陆一川, 朱彦, 李亦君, 胡文娟
    上海医药. 2024, 45(23): 9-13.

    维生素K1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的凝血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过程中。然而,新生儿由于维生素K1内源性合成不足,常面临出血性疾病风险,故临床上一般推荐予以补充维生素K1。但维生素K1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其说明书中提到新生儿使用后可能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本文分析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1后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可能原因,评估维生素K1的安全性,以期为新生儿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

  • 专家论坛
    曾娜, 孙华君, 于广军
    上海医药. 2024, 45(23): 14-18.
    摘要 (26) PDF全文 (5) HTML (23)   可视化   收藏

    配液机器人替代人工自动完成静脉用药调配任务,能有效提高调配的精准度,减少调配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他们的机械性、重复性劳动强度。但国内配液机器人的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应用时间较短,技术也未完全成熟。本文梳理我国配液机器人应用实践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我国配液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其技术特点,并针对配液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持续提高我国配液机器人的自动化静脉用药调配能力提供参考。医疗机构可根据各自需求和具体情况选配不同类型的配液机器人。

  • 专家论坛
    曾娜, 李捷, 于广军, 孙华君
    上海医药. 2024, 45(23): 19-20.
    摘要 (13) PDF全文 (3)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配液机器人调配静脉输液的剂量精准度,以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配液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相较于人工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的合格率。结果:相较于人工调配的成品输液,配液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的合格率为95.2%。结论:配液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自动完成静脉用药调配任务,并保证配液精准度,而且具有完善职业防护,有效降低调配人员机械性、重复性繁重劳动强度的作用,可在我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封面人物
    吴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21): 1-2.
    摘要 (28) PDF全文 (3) HTML (30)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朱露, 朱静吟
    上海医药. 2024, 45(21): 3-6.
    摘要 (45) PDF全文 (5) HTML (40)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视力下降是眼科常见急症,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视力恢复或残余视力保存。在由屈光介质、视网膜、视神经、视皮质等构成的视觉通路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本文基于急性视力下降的病因,简述其应急诊疗方案。

  • 专家论坛
    黄帅, 沙倩
    上海医药. 2024, 45(21): 7-12.
    摘要 (25) PDF全文 (1) HTML (28)   可视化   收藏

    青光眼是一组具有不可逆性和致盲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异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治疗目标为阻止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全球青光眼患者数逐年增加,预计到2040年将增至1.118亿人。青光眼微创手术具有损伤轻、并发症少、效果佳等优势。本文概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青光眼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 封面故事
    肇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2.
    摘要 (20) PDF全文 (5) HTML (23)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张会禄, 潘亦达, 陈坚
    上海医药. 2024, 45(19): 3-6.
    摘要 (44) PDF全文 (12) HTML (40)   可视化   收藏

    正常状态下,人体与肠道微生物群互利共生。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而肝脏作为肠道的比邻器官,无论是在解剖学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肠道密切相关。罹患肝病时,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且该变化还会进一步促进肝病进展。本文介绍不同肝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肝病进展的影响,以帮助同人深入认识肠道菌群变化与肝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而共同探索基于肠道微生态的肝病预防和治疗新策略。

  • 专家论坛
    张红阳, 邱志兵, 陈坚
    上海医药. 2024, 45(19): 7-11.
    摘要 (93) PDF全文 (5) HTML (80)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菌群-宿主代谢轴的定义为能够将一组特定的宿主细胞信号通路与一系列的肠道菌群种类、亚生态系统、菌群代谢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多向的、相互影响的化学信号高速联通途径。人类许多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即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改变有关。本文介绍肠道菌群分类方法,重点叙述细菌代谢及代谢物失调的原因和后果,特别是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关联,并对以菌群代谢物为作用靶点的新的肠道疾病诊疗途径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 专家论坛
    陈坚, 张会禄, 潘亦达, 刘杰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2-15.
    摘要 (34) PDF全文 (2) HTML (28)   可视化   收藏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呼出气中硫化氢水平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与预警的可能性。

  • 专家论坛
    陈坚, 张会禄, 邱志兵, 潘亦达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6-21.
    摘要 (205) PDF全文 (18) HTML (163)   可视化   收藏

    后生元(postbiotics)是一个与益生菌相关的新概念,是指特定的灭活微生物或其无菌提取物,它能通过与益生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为宿主的健康提供益处。体内外研究表明,一些后生元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具有用于代谢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辅助治疗的潜力,尽管相关作用机制和所涉信号通路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后生元研究与开发的日益深入,后生元有望在健康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 封面人物
    吴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17): 0-Ⅱ.
    摘要 (30) PDF全文 (1) HTML (23)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马龙浩, 刘成正, 陈烨, 丁锦希
    上海医药. 2024, 45(17): 1-8.
    摘要 (62) PDF全文 (16) HTML (52)   可视化   收藏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实现疾病早诊早治是健康管理的新目标、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疾病早期筛查服务存在的病种覆盖面小、人群覆盖率低等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发现我国病种筛选方案还不完善,资金支付仍缺乏衔接,建议可从病种筛选标准和筛选流程两方面来优化病种筛选方案,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可采取“二次分类法”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实施不同的支付策略,加强支付衔接,为疾病早期筛查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 专家论坛
    陈昕阳, 陈烨, 丁锦希
    上海医药. 2024, 45(17): 9-14.
    摘要 (35) PDF全文 (5) HTML (34)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这对于提高我国慢性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我国重点慢性病患者的待遇保障,梳理总结当前3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协同保障模式,厘清协同保障治疗病种的特点和各协同保障模式的共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明确重点慢性病病种遴选标准并建立协同保障治疗的重点慢性病病种目录,同时通过灵活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长效筹资机制来提高协同保障机制的可持续性。

  • 指南与共识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肌肉骨骼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脏疾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编写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医药. 2024, 45(17): 15-28.
    摘要 (39) PDF全文 (15) HTML (31)   可视化   收藏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全阶段的康复干预是临床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医药在疾病康复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目前国内尚无对心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为此,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肌肉骨骼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经反复讨论、论证,制定了《心脏疾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以期用于指导和规范心脏疾病中西医结合康复实践。

  • 封面人物
    吴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15): 1-2.
    摘要 (63) PDF全文 (10) HTML (60)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毛叶萌
    上海医药. 2024, 45(15): 3-6.
    摘要 (75) PDF全文 (27) HTML (65)   可视化   收藏

    精神科临床药师培训属于岗前专业培训,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对培训基地及带教老师都有既定的要求。精神科临床药师培训的理论课和实践技能培训有其自身特点。作为中国医院协会的精神科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结合培训大纲的要求,建立了信息化的临床药学工作与带教路径,使学员在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尽快掌握药学服务方法,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成为合格的精神科临床药师。在国家“三医联动”改革的推动下,精神科临床药师的工作将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社会的认可、重视。

  • 专家论坛
    王韵, 丁蕾, 胡莺燕, 彭代辉, 吴彦
    上海医药. 2024, 45(15): 7-10.
    摘要 (39) PDF全文 (7) HTML (3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原位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47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第1年期住培医师46名,原位模拟项目为询问病史和口头交接班;第2年期住培医师51名,原位模拟项目为协商、知情同意和传达坏消息;第3年期住培医师50名,原位模拟项目为告知医疗差错和临终谈话。采用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法对住培医师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价,记录并比较原位模拟教学前后住培医师置信职业行为评价得分。结果:与原位模拟教学前相比,原位模拟教学后的住培医师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总得分显著提高,且考核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采用原位模拟教学法能够提升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原位模拟教学法可应用于精神科住培。

  • 专家论坛
    张莉, 金志兴, 吴海苏, 吴彦
    上海医药. 2024, 45(15): 11-14.
    摘要 (32) PDF全文 (7)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住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考核等方面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设置,并以住培医师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出站考核来评估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结果:分层递进教学组住培医师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出站考核通过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两组住培医师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有利于精神科住培,能够提高住培质量。

  • 专家论坛
    张云, 方华, 吴彦
    上海医药. 2024, 45(15): 15-18.
    摘要 (38) PDF全文 (8) HTML (25)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国家全面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工作,至今已满10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培10年的工作情况,总结了住培管理的经验,思考并分析了当前精神科住培面临的挑战。

  • 专家论坛
    陈天真, 王韵, 丁蕾, 吴彦
    上海医药. 2024, 45(15): 19-22.
    摘要 (75) PDF全文 (11) HTML (60)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滥用可引发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药用毒品进行严格的管控。然而,对于部分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和管控物质的化学变构体仍难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导致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问题此起彼伏,造成较大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本文介绍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常见种类和临床表现,以及干预的基本原则。

  • 封面人物
    肇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13): 0-Ⅰ.
    摘要 (45) PDF全文 (7) HTML (43)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邓万定, 葛渊源, 廖萍, 曹萌
    上海医药. 2024, 45(13): 1-6.
    摘要 (134) PDF全文 (31) HTML (128)   可视化   收藏

    自我国发布适用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Q13:原料药和制剂的连续制造》的公告后,如何落地实施成为医药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停留时间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模型是该指导原则中用于连续制造物料追溯和支持分流策略而制定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制定过程,对指导原则中关于停留时间分布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指导原则及其中停留时间分布的规定和要求,助力连续制造技术在我国的落地实施。

  • 专家论坛
    左锋逸, 周一萌, 吴浩
    上海医药. 2024, 45(13): 7-9.
    摘要 (230) PDF全文 (26) HTML (211)   可视化   收藏

    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8年,日本有条件批准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Stemirac上市。本文介绍日本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监管制度和审批标准,并对Stemirac的审评报告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和注册审评提供思路和参考。

  • 专家论坛
    王佳静, 张静烨, 董文彬, 陈一飞, 陈桂良, 颛孙燕
    上海医药. 2024, 45(13): 10-13.
    摘要 (650) PDF全文 (116) HTML (616)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核医疗、核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放射性配体疗法逐渐成为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通常将放射性配体疗法药物称为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将靶向配体分子与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偶联,将放射性核素递送至特定肿瘤部位,产生诊断或治疗功能。本文分析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及技术评价层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和研究思路,为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董文彬, 陈一飞, 李刚
    上海医药. 2024, 45(13): 14-21.
    摘要 (84) PDF全文 (22) HTML (73)   可视化   收藏

    申办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管方均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重要角色。申办者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最终责任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运行管理,监管方负责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同时,申办者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还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重要被评价对象。目前,药物临床试验各方均在积极探索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方式。受限于药物临床试验及其质量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现有评价通常更关注硬件建设水平,对质量管理相关软实力评价的研究尚欠深入。本研究介绍现有的质量管理理念,从法规要求、学术研究等方面简要梳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的现状,从药物临床试验性质、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模式、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检查等维度分析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面临的挑战,借鉴药品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理念,从循证决策的角度,探讨可行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策略。

  • 专家论坛
    廖萍, 曹萌, 陈一飞, 董正龙, 戚淑叶, 宁保明, 陈桂良
    上海医药. 2024, 45(13): 22-28.
    摘要 (249) PDF全文 (22) HTML (228)   可视化   收藏

    药品口感会显著影响其临床应用效果。传统的药品口感评价方法包括人口尝试验、动物偏好试验和体外分析方法(如体外溶出试验)等。本文介绍一种新型药品口感评价工具——电子舌。电子舌运用体外仿生学技术,以样品整体味觉信息输出药品口感情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检测速度也快,可避免人口尝试验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和主观因素影响。本文介绍电子舌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药品口感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 封面人物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吴颖(本刊记者)
    上海医药. 2024, 45(11): 1-2.
    摘要 (31) PDF全文 (3) HTML (29)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朱聪聪, 罗楹, 黄梽楠, 朱全刚
    上海医药. 2024, 45(11): 3-6.
    摘要 (56) PDF全文 (12) HTML (5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体内外评价紫归润唇膏的抗炎功效。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紫归醇提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建立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研究紫归润唇膏对小鼠耳皮肤厚度、耳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组织病理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25~200 μg/mL紫归醇提物能够促进RAW 264.7细胞生长且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同时紫归润唇膏能够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耳部厚度,降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评分,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棘层增厚,改善小鼠耳廓皮损炎症情况,且对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肝脾肾无影响。结论:紫归润唇膏具有显著抗炎功效且具有安全性。

  • 专家论坛
    朱迎全, 朱聪聪, 董怡彤, 朱全刚
    上海医药. 2024, 45(11): 7-11.
    摘要 (49) PDF全文 (5) HTML (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增殖及其中性脂质合成的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结果:祛痘方提取物能够提高SDS诱导的HaCaT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经脂多糖处理的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促进SZ95细胞生长并抑制其中性脂质合成,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结论:祛痘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抑菌功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中药祛痘护肤品原料。

  • 专家论坛
    梁晓进, 陈宪策, 倪春雅, 杨凯, 马彦云, 吴雪峰, 林尽染, 吴文育, 刘庆梅
    上海医药. 2024, 45(11): 12-16.
    摘要 (59) PDF全文 (16) HTML (5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冻干精华液对头皮组织衰老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体头皮组织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精华液处理组。采用William完全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然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检测等技术,评估精华液对头皮组织衰老相关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培养的头皮组织中,精华液在x/5、x/3、x/2浓度下均能将白介素-6表达水平降至基线的1%以下。此外,精华液在x/10浓度下可分别降低25%的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表达、48%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表达和19%的髓鞘蛋白零样蛋白3(myelin protein zero-like 3, MPZL3)表达(均P<0.01),在x/5浓度下可分别降低24%的8-OHdG表达、24%的versican表达和33%的MPZL3表达(均P<0.01)。结论:复方中药提取物冻干精华液对体外培养的头皮组织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具有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的价值。

  • 专家论坛
    陈宪策, 季小凡, 马彦云, 刘庆梅
    上海医药. 2024, 45(11): 17-22.
    摘要 (49) PDF全文 (12) HTML (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多方面评估一种新型功效组合物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方法:以上海地区34名18~60岁的油敏性肤质健康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前后对照的方法来评估长期使用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结果:受试者连续使用五环精华4周后,皮肤的多项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包括角质层含水量增加13.29%,经表皮失水下降11.72%,温度下降1.91%,油脂分泌量减少21.21%,红斑指数下降7.70%,黑色素指数下降4.54%,色度a*值下降5.84%,色度L*值增加5.68%,乳酸刺激2.5 min后评分下降58.16%(均P<0.01)。结论:对于油敏性皮肤,五环精华能够有效增加皮肤含水量,减少油脂分泌和色素沉着,缓解炎症状态,提亮肤色且刺激性小,显著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说明其具有皮肤舒缓和修复功效。

  • 专家论坛
    辜苗, 卢宝荣, 王久存, 马彦云
    上海医药. 2024, 45(11): 23-28.
    摘要 (77) PDF全文 (5)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青稞籽粒的提取方法,以最大化获得其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生物发酵法、水提法、醇提法3种方法,对比分析青稞籽粒提取物中β-葡聚糖、总酚的提取效率。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青稞籽粒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提取物进行代谢物鉴定。结果:醇提法表现出最优的提取效果,得到2.03 µg/mL β-葡聚糖和8.88 µg/mL没食子酸当量的总酚,并在FRAP、ABTS、DPPH 3种抗氧化能力检测法中都显示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代谢物分析筛选出25种化合物,其中23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青稞籽粒提取物的代谢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深入理解青稞的营养特性及其潜在健康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青稞在医药和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专家论坛
    程建玮, 李永勇
    上海医药. 2024, 45(11): 29-31.
    摘要 (58) PDF全文 (8) HTML (48)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美容的需求增长,化妆品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让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渗入皮肤,从而发挥其最大功效。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透皮试剂,现已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考察低氘水的溶解能力、透皮能力及其作为化妆品新透皮策略的应用潜力。

  • 专家论坛
    余敏, 陈刚, 李永勇
    上海医药. 2024, 45(11): 32-36.
    摘要 (135) PDF全文 (16) HTML (104)   可视化   收藏

    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如何透过皮肤屏障是化妆品行业的热点问题。微针技术通过微小的针头在皮肤表面形成微通道,可以促进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渗透到皮肤深层,为传统的皮肤护理方法带来了革新。本文综述透皮吸收的途径和增加透皮吸收的方法,以及微针技术在化妆品透皮吸收中的研究进展,讨论微针技术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杨雅麟, 刘一洲, 王久存, 马彦云
    上海医药. 2024, 45(11): 37-41.
    摘要 (74) PDF全文 (10) HTML (5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UVB照射引起的基底膜屏障损伤的特征。方法:使用40 mJ/cm2 UVB照射HaCaT细胞,通过RNA-seq数据分析研究基底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在3组离体皮肤组织中观察50 mJ/cm2 UVB连续照射3 d后基底膜结构及关键屏障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了18个与基底膜相关的基因,其中17个基因表达下调,COL4A4COL4A5COL4A6ITGB1ITGA3ITGA4ITGA6LAMA5的表达水平下调倍数超过1.5倍(P<0.05),而HPSE的表达上调了2.4倍(P<0.000 1)。在离体皮肤组织实验中,UVB照射后观察到基底膜透明层和致密层断裂,半桥粒破坏,完整性和连续性受损,并且整合素蛋白含量下降(P<0.05)。结论:UVB照射会下调基底膜屏障结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造成基底膜结构紊乱以及基底膜关键屏障蛋白降解,使基底膜屏障受损。

  • 专家论坛
    刘一洲, 王久存, 马彦云
    上海医药. 2024, 45(11): 42-45.
    摘要 (43) PDF全文 (10) HTML (3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无创测量技术提取的中国人群面部皮肤理化参数建立表征皮肤老化表型的新指标。方法:招募100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受试者,通过皮肤无创测试仪器检测皮肤含水量等皮肤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GLM)。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胶原蛋白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眼角弹性指标R5(r=−0.612,P<0.000 1)等参数明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广义线性模型建立的SAI与年龄关系更为显著(r=0.699,P<0.000 1)。结论:面部皮肤老化主要表现为胶原蛋白流失,弹性降低,皮肤变黑变红,利用无创测量参数和广义线性模型建立的皮肤老化指数可以用来表征面部皮肤复杂的老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