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没有生母乳汁的情况下,捐赠人乳是一种安全的替代品。本文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捐赠人乳的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1年出生后24 h内入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的早产儿的病历资料,分析他们住院期间捐赠人乳的使用情况,包括捐赠人乳喂养率及其喂养时间、喂养占比。结果: 新生儿科病房5年中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 831例,其中1 080例(38.1%)接受过捐赠人乳喂养。在接受过捐赠人乳喂养的早产儿中,半数以上早产儿(591例,54.7%)的胎龄≤32周。胎龄≤32周和>32~37周早产儿中分别有591和489例接受过捐赠人乳喂养,捐赠人乳喂养率分别为71.7%(591/824)和24.4%(489/2 007)。在接受过捐赠人乳喂养的早产儿中,高达80.6%(870/1 0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 d内开始使用捐赠人乳喂养,其中70.9%的胎龄≤32周早产儿使用捐赠人乳开奶,使用捐赠人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13 d, 38 d);20.1%的胎龄>32~37周早产儿使用捐赠人乳开奶,使用捐赠人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 d(7 d, 21 d)。捐赠人乳喂养的主要适用指征是早产儿,其他适用指征包括先天性肠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的再喂养等。结论: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主要使用捐赠人乳喂养。人乳库的建立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新生儿科病房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1例21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喘息11年余,再发加重1月余”于2017年9月首次就诊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该患者受呼吸道疾病困扰长达18年余,外院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疗效不佳。我院诊断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给予规律治疗后,患者胸闷气喘控制稳定,但肺部囊性病变愈发加重。与患者反复病情沟通后,发现患者存在输精管闭锁。完善外周血WES检测后,考虑患者致病病因为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双等位基因突变诱发的脏器多系统受累。经过多学科协作会诊后,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仍在规律随访中。
湿疹(eczema)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累及各个年龄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湿疹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准确评估湿疹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对于准确判断病情和疗效监测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检索并归纳了用于评估湿疹皮损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量表工具,包括基于医生评估和患者自评的普通类型湿疹评估量表和特殊类型湿疹评估量表,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湿疹全面的评估视角,强调评估工具在湿疹个体化管理与精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IPV)与心脏移植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心脏移植术后接受他克莫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校正后血药浓度波动程度分为高IPV组(n=34)和低IPV组(n=64),比较2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C0)、日剂量、术后心脏功能及感染、排斥反应和死亡发生率。结果: 2组他克莫司平均血药浓度、日剂量及术后3和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脏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IPV组IPV水平高于低IPV组,且至少有1次C0<8 ng/mL或C0>12 ng/mL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也更高(均P<0.05),但排斥反应和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他克莫司个体内高变异性是心脏移植术后感染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但对排斥反应及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配合射频消融术对下肢静脉曲张(VVLE)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1例VVLE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泡沫硬化治疗,研究组予泡沫硬化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LE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凝血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目的: 探讨酸冰刺激疗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酸冰刺激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摄食量、喉上升、食物残留、误吸症状评分、吞咽时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酸冰刺激疗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状况。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合并T2DM患者,病例组59例(发生肺感染),对照组177例(未感染),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住院时间较长(中位数13 d vs 9 d,P<0.001),且入院时呛咳(57.63% vs 22.03%)、意识障碍(16.95% vs 1.69%)、胃管留置(71.19% vs 6.78%)、低蛋白血症(32.20% vs 6.21%)和消化道出血(28.81% vs 5.6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1.549,95% CI 1.269~1.889)、胃管留置(OR=25.609,95% CI 7.066~92.813)、入院时存在呛咳(OR=4.578,95% CI 1.667~12.572)及入院时意识障碍(OR=9.079,95% CI 1.409~58.503)是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须重点关注住院时间、胃管管理及患者意识与吞咽功能,针对性干预可降低多发性脑梗死合并T2DM患者的肺感染风险。
目的: 探讨“互联网+”结构化治疗与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采用“互联网+”结构化治疗与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疾病认知状况、生活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结构化治疗与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有助于患者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控制血糖水平。
目的: 探讨驻科药师在肺移植患者术后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对药物剂量调整和药物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例双肺移植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评估驻科药师在抗排斥反应药物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及剂量调整、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作用。结果: 药师的参与使他克莫司和泊沙康唑的血药浓度得到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基于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数据,药师推荐使用来特莫韦,有效预防了CMV感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驻科药师的专业知识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钩藤和薄荷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检索钩藤、薄荷的化学成分,预测活性成分靶点;从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疾病基因;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43个活性成分、717个活性成分靶点和1 451个疾病基因,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212个。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关键靶点TNF、SRC、AKT1等10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2 592条目和221条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钩藤和薄荷协同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它们治疗咳嗽提供了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