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1533
CN 31-1663/R

2024年, 第45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10
  

  • 全选
    |
    封面故事
  • 肇晖(本刊记者), 张晓熙(特邀撰稿人)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张会禄, 潘亦达, 陈坚
    上海医药. 2024, 45(19):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常状态下,人体与肠道微生物群互利共生。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而肝脏作为肠道的比邻器官,无论是在解剖学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肠道密切相关。罹患肝病时,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且该变化还会进一步促进肝病进展。本文介绍不同肝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肝病进展的影响,以帮助同人深入认识肠道菌群变化与肝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而共同探索基于肠道微生态的肝病预防和治疗新策略。

  • 张红阳, 邱志兵, 陈坚
    上海医药. 2024, 45(19):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菌群-宿主代谢轴的定义为能够将一组特定的宿主细胞信号通路与一系列的肠道菌群种类、亚生态系统、菌群代谢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多向的、相互影响的化学信号高速联通途径。人类许多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即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改变有关。本文介绍肠道菌群分类方法,重点叙述细菌代谢及代谢物失调的原因和后果,特别是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关联,并对以菌群代谢物为作用靶点的新的肠道疾病诊疗途径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 陈坚, 张会禄, 潘亦达, 刘杰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呼出气中硫化氢水平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与预警的可能性。

  • 陈坚, 张会禄, 邱志兵, 潘亦达
    上海医药. 2024, 45(19):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后生元(postbiotics)是一个与益生菌相关的新概念,是指特定的灭活微生物或其无菌提取物,它能通过与益生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为宿主的健康提供益处。体内外研究表明,一些后生元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具有用于代谢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辅助治疗的潜力,尽管相关作用机制和所涉信号通路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后生元研究与开发的日益深入,后生元有望在健康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 临床研究规范
  • 沈盛煌, 王瑞平
    上海医药. 2024, 45(19): 2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及伴有免疫抑制或缺陷的人群。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准确评估HZ患者疼痛的强度、性质和变化情况,判断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利于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或调整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多种用于评估HZ病情的量表,主要评估疼痛和生活质量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本文以最新版的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专家共识为基础,对常用量表的具体内容和优势劣势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

  • 药物临床
  • 戴志光, 胡志强, 康晓冬, 杨苑, 郭佳瑜, 王椰
    上海医药. 2024, 45(19):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中联合使用瑞马唑仑、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瑞芬太尼联合,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对两组生命体征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指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1)、检查开始10 min(T2)、拔除喉罩(T3)时,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低于对照组,T1、T2时BIS值低于对照组;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联合使用瑞马唑仑、瑞芬太尼可促进检查顺利实施,稳定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罗龙飞, 吕强, 严隽陶
    上海医药. 2024, 45(19):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合适的治疗对肩关节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从SI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SIS的中西医诊疗现状,提出临床治疗本病应不拘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手段,遵循“杂合以治”的思想,辨证论治,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 史波, 王伟, 王婧媛
    上海医药. 2024, 45(19):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将9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2组均给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4 d后,比较2组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G-Ⅰ、PG-Ⅱ、G-17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疗效较好,有助于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肠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许玲玲, 林秀瑶
    上海医药. 2024, 45(19):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0 例膝关节MCL 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常规手法治疗,观察组予消肿止痛膏外敷联合平衡针治疗,2组均配合功能锻炼。观察2组治疗后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间隙及膝关节位置觉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间隙、外展平均差值、内收平均差值及屈伸平均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联合平衡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功效,能够促进关节功能康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袁超, 王笑天, 常峰荣, 吕智超
    上海医药. 2024, 45(19):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对照组为非同期实施,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情况、心功能、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升主动脉阻断和呼吸机辅助、心肺转流术、ICU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缺血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缺血总负荷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优于分期手术,有利于围术期恢复,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情况。

  • 袁国辉, 熊少敏, 熊日晖, 蒋燦, 许剑峰, 梅保华
    上海医药. 2024, 45(19):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1)及建模组(n=32),传统组行传统肝切除术,建模组予以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6个月AST、ALT及ALP、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总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胆瘘及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还需大样本进行研究。

  • 夏碧, 王清秀, 吴杰
    上海医药. 2024, 45(19):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近十年来国内麻醉教学研究的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为我国麻醉教学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13—2022年发表的麻醉教学相关文献,以CiteSpace(V6.2.R5)软件为主分析发文量变化、发文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聚类与突变,总结当前麻醉教学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以及其演化路径和方向。结果:共检索到1 536篇有效文献,麻醉教学研究近十年受到关注相对稳定,最近5年受到关注缓慢下降,高产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团队,各机构间合作较少,主要研究主题分布在临床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其中近两年教学改革方向研究的活跃度持续最高。根据关键词凸现分析,教学查房和麻醉护理是近两年的研究前沿。结论: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近十年麻醉教学研究的热点及前沿趋势,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董海丽, 王国胜, 谷双龙, 宋南萍
    上海医药. 2024, 45(19): 6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诊断标志物,为RSV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GEO中获得RSV的基因表达数据集。运用差异表达分析、免疫浸润分析、WGCNA和LASSO确定RSV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同时,绘制ROC曲线对关键基因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估。结果:共识别出592个差异基因和10种差异浸润的免疫细胞,例如中性粒细胞。WGCNA和LASSO分析筛选出7个关键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DM、LTF、UBE2J1、PDK4、S100A4、BST1、CAMP。此外,ROC曲线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筛选的7个基因可作为RSV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 严寒, 徐萍, 王静, 娄晓丽, 李腾
    上海医药. 2024, 45(19):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10(BCL10)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90例AP患者为AP组,另选取8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查阅NCBI数据库,筛选BCL10的10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采用SNapShot法微测序法检测BCL10的SNPs位点。关联分析BCL10 SNPs位点与AP严重程度、发病原因、临床检查指标的关系,探讨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组BCL10 rs4949928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及CC+CT基因型较对照组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饮酒史、BCL10 rs4949928位点C基因是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CL1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P发病相关,rs4949928位点C等位基因突变是相关原因。

  • 药师实践
  • 施怡, 朱彦, 李亦君, 刘红霞
    上海医药. 2024, 45(19):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儿童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TX致儿童过敏性休克的病例,通过查阅文献,对过敏性休克可能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RTX的初始使用年龄、输注速率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在使用RTX前应预先给予激素、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等预防输液反应,使用中应注意滴注速度,使用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尤其是使用后的30~120 min。结论: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使用时临床药师要对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

  • 药物研发
  • 施建国, 蒋宇丹
    上海医药. 2024, 45(19):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与给药器具的相容性。方法:根据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可能接触到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材质的给药器具,开展相容性研究。结果:经过可提取物试验和浸出物试验,各元素及有机物均未超过其每日允许暴露量,玻璃材质给药器具未观察到侵蚀脱片现象。结论: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在不同类型及不同材质给药器具中均稳定。

  • 姚杰, 黄懿
    上海医药. 2024, 45(19):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解决目前支原体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低等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生物制品支原体检测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构建一种快速芯片式的支原体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检测能力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并利用快速qPCR仪结合芯片检测支原体,快速高效,可极大降低检测成本。结果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qPCR的支原体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佳、可重复性好,可为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法学支持。

  • 郑心怡, 余舒帆, 覃韦苇
    上海医药. 2024, 45(19): 9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药学研究领域进行研究现状、主题演化和热点趋势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集关于银杏叶提取物相关药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使用R Bibliometrix包、VOSviewer和CiteSpace等软件对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主题演化等内容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共514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趋势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近十年来上升迅速;该领域高影响力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发文量占据绝对数量,中美间合作最为高频,中、美、法、韩之间的多国合作网络关系相对密切。对近十年高频关键词聚类得到14个聚类群和16种聚类突现词,主题词时间变化趋势表明银杏叶领域从多元化发展阶段走向逐步聚焦和深入分子机制的阶段。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研究已呈现从传统中医药研究向中西医结合、新型技术应用与结合的方向深入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