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这对于提高我国慢性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我国重点慢性病患者的待遇保障,梳理总结当前3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协同保障模式,厘清协同保障治疗病种的特点和各协同保障模式的共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明确重点慢性病病种遴选标准并建立协同保障治疗的重点慢性病病种目录,同时通过灵活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长效筹资机制来提高协同保障机制的可持续性。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顺铂(DP)化疗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2例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DP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血管新生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比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P化疗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肺腺癌效果满意,可调节免疫功能及血管新生指标,且安全性好。
目的:探究天麻钩藤饮合升降散化裁对急性脑梗死(ACI)(风火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ACI(风火上扰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合升降散化裁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免疫学指标、血清D-二聚体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NIHSS评分、NK细胞比例、CD8+比例、血清D-二聚体、ESR、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CD4+比例、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随访时NK细胞比例、CD8+比例均较治疗后明显升高,观察组CD4+/CD8+比值较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60.00% vs 22.86%,P<0.05)。结论:在ACI(风火上扰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合升降散化裁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临床疗效较好。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清热凉血汤与围刺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银屑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清热凉血汤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围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四项目瘙痒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以及中医证候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以及白介素-17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围刺和清热凉血汤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目的:研究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外侧壁完整型和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股骨X线片及CT扫描结果分为外侧壁完整型(52例)和外侧壁危险型(40例),2组均经过PFNA手术治疗。结果:外侧壁完整型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侧壁危险型(P<0.05)。结论:微创PFNA用于外侧壁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具有Harris评分优良率高、骨折愈合和负重所需时间短等优点。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环境下外周血炎性指标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抑郁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招募TBI患者67例,随访3个月后根据是否有抑郁障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筛选TBI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颅内感染是影响TBI后抑郁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与TBI患者抑郁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BI后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有望作为早期诊断TBI后抑郁障碍的标志物。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铁负荷与腹膜炎相关性。方法:将100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基线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分为A组(铁负荷升高组,SF>500 mg/L,n=40)和B组(铁负荷正常组,SF≤500 mg/L,n=60)。对比2组实验室指标、腹膜平衡试验及残余肾小球滤过率、腹膜炎发生率,并分析腹膜炎发生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SF、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腹膜炎发生率高于B组,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D/P低于B组(P<0.05);腹膜炎组SF、CRP、SI、TSAT水平高于非腹膜炎组,TIBC、UIBC低于非腹膜炎组(P<0.05);腹膜炎发生与SF、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铁负荷、CRP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可从调整铁代谢水平入手实施干预,减少腹膜炎发生。
目的:探究铁蛋白在儿童病毒性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病毒性肝炎患儿80例作为肝炎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铁蛋白含量、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载量、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和白蛋白(albumin, Alb)],分析铁蛋白和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肝炎组HBV DNA载量为(5.26±1.07)lgIU/mL,为中载量。和对照组相比,肝炎组患者血清中铁蛋白含量、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中铁蛋白和ALT、AST、TBil、Alb及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铁蛋白在儿童病毒性肝炎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和肝功能呈正相关,铁蛋白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价值。方法:选取行TCD监测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患者80例,探查患者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入颅段的血流速度。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TCD诊断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CVS的价值。结果:术后1~14 d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高(P<0.05)。DSA检查确诊介入术后发生CVS者42例。CVS组患者术后1~14 d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非CVS组患者(P<0.05)。TCD诊断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CVS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80%(Kappa=0.726)。42例CVS患者用尼莫地平治疗后病情逐渐减轻,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均未发生偏瘫及死亡。结论:TCD可监测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为临床诊断CVS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无名动脉分叉部(innominate artery bifurcation,INA Bif)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right subclavian artery origin,RSCA Ori)内中膜厚度病变在60岁以下成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体检者685例,按年龄分为4组,对他们的颈动脉、椎动脉、RSCA Ori、INA Bif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病变情况及各血管管腔血流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NA Bif和RSCA Ori显示欠清6例,超声显示满意度99.12%。单纯性INA Bif或RSCA Ori IMT病变例数远高于单纯性颈动脉IMT病变例数。结论:超声检测INA Bif 及RSCA Ori IMT病变相对于单纯检测颈动脉IMT病变的敏感度大大提高,能更早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临床与磁共振影像研究,探讨影响视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基线水平上及治疗后的随访终点发现50例患者中分别有85、26只眼睛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急性期视神经炎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有36例出现多节段受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基线视力水平、视神经受累节段数量是影响视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随访资料发现,单相病程、疾病复发、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分别为40例、9例、1例。结论: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病发率较高,预后视功能较差;易复发,但不易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