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临床药师和全科医师对社区多病共存患者潜在不合理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的一致性评价分析,为完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机械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师签约、其医保卡尾号为“0”或“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用药合理性评价问卷对4种疾病主要组合类型的332例患者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 应用Beers标准共检出20例(6.02%)PIM,应用老年人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老年人处方遗漏筛查工具共检出43例(12.95%)PIM,两者取并集共检出49例PIM,总体PIM检出率为14.76%。临床药师组和全科医师组的PIM总体检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项目1、2、3、5的PIM检出例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师组和全科医师组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疾病组合类型的PIM检出例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进一步开展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PIM防范措施:(1)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全科医师重点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2)发挥临床药师优势,由临床药师对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审核;(3)采用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全科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并及时将PIM处方发送至临床药师处。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门诊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s)的使用情况,为促进COCs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信息系统选取于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使用过COCs的所有门诊处方,排除未收费和退药的处方,共1 027张,收集其使用者的年龄、主要临床诊断、用药品种和用法用量等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和分析。结果: 1 027张COCs门诊处方中,使用者年龄最小为11岁,最大为55岁,20~39岁是COCs的主要使用年龄段,有841名(81.9%)。1 027条COCs用药记录中,排名前3位的临床诊断分别为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非避孕用途,临床诊断为女性避孕的COCs用药记录仅有46条(4.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最常使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屈螺酮炔雌醇片最常使用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2种COCs在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的临床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的COCs使用未见明显不合理问题,使用者多为育龄期女性,以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为主,单纯用于避孕的使用者较少。
目的: 分析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的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模式对全科医师诊疗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月在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山-南桥全科培训教学模式的30名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全科医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名。两组全科医师均接受中山-南桥全科培训教学模式,培训前后分别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方法进行总结性评估,观察组定期采用小型临床演练评量、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量等进行形成性评估。结果: 培训前两组全科医师的全科接诊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小讲课能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的全科接诊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小讲课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的小型临床演练评量、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量所有项目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培训考核方法能够更为综合全面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在南桥社区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模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社区全科教学中进行推广。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5 mg/次,1次/d,视患者耐受情况增量至10~1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75 mg/次,1次/d,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病情递增剂量,最大剂量约225 mg/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认知功能、PAN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正确应对、完成分类数以及总应答数等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PANSS评分,安全性尚可。
目的: 探讨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厌食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及微量元素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食欲、食量、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大便溏薄、肢体倦怠乏力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锌(Zn2+)、血钙(Ca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方案中选择尿激酶与阿替普酶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均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溶栓后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19/25,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后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方案中选择阿替普酶的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尿激酶,可作为优选药物。
目的: 探讨镇痛联合镇静药物的早期应用对于改善多发伤患者生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单纯镇静组、早期联合组与72 h联合组。单纯镇静组患者入ICU后早期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治疗,40 mg+5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早期联合组患者入ICU后早期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治疗,同时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7 μg·kg-1·h-1持续静脉泵注镇痛;72 h联合组患者在72 h后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三组均治疗1周,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1周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及总体死亡率差异。结果: 早期联合组、72 h联合组住院时间及治疗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值均低于单纯镇静组(P<0.05),且早期联合组低于72 h联合组(P<0.05)。早期联合组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总体死亡率均低于单纯镇静组和72 h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联合组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总体死亡率均低于单纯镇静组,但数据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镇痛联合镇静药物能提升多发伤治疗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致痛性操作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新生儿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控制、重症监护及哭闹时间和疼痛程度。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婴儿疼痛行为指征(BIIP)量表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SaO2水平均升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比对照组低,SaO2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疼痛控制、哭闹及重症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NIPS、NFCS、BIIP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NIPS、NFCS、BIIP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致痛性操作时可控制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波动程度,缩短疼痛控制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技术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教育和用药依从性的意义。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院就诊的100例来自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69.85±5.33)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69.77±5.46)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合理用药教育,观察组接受微信平台合理用药教育。比较两组的合理用药教育效果以及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变化情况,并在干预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药物种类掌握度评分、服药方法掌握度评分、注意事项掌握度评分、按时服药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0%比72.00%,P<0.05);观察组对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00%比80.00%,P<0.05)。结论: 微信平台技术能够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教育效果,提高用药依从性。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钱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本社区2022年度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对5 913名居民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人主要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为主,血压升高、贫血、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73.70%、48.77%、25.45%、22.85%、13.21%、12.80%。除高血糖、超重肥胖外,男性和女性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的指标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的人群占比65.03%,女性居民的疾病共病患病率(70.63%)高于男性(58.07%);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共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的血压升高、贫血、超重肥胖、高血糖的检出率较高,提示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和干预,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某幼儿园1起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为有效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现场调查个案、卫生学等情况,采集病例和重点人群、水、食物及环节样品,运用PCR法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核酸。结果: 该园共搜索到21个病例,包括2名老师和19名学生。采集病例肛拭子样品9份,5份为札如病毒阳性,2份为星状病毒阳性,1份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阳性,1份为阴性。厨师、保育员和老师肛拭子样品6份的结果均为阴性。食品样3份、环境样10份、水样3份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病例早期未及时发现和隔离而通过接触传播。在严格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教室及其他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与健康状况及个人卫生行为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贫血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共纳入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911人,男生514人、女生397人,平均年龄(8.94±1.40)岁。分析贫血与健康和个人卫生行为的关系。结果: 总体贫血患病率为15.59%。外来务工子弟小学生在过去1年腹痛腹泻次数、是否患过胃肠道寄生虫病、龋齿数量、每次饭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毛巾是否专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7方面的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1年腹痛腹泻3~4次(OR=1.964,95%CI:1.085~3.557)、患过胃肠道寄生虫病(OR=2.116,95%CI:1.064~4.207)、患龋齿≥5颗(OR=3.411,95%CI:1.695~6.865)、不是每次饭前便后洗手(OR=2.057,95%CI:1.401~3.021)、每天刷牙<2次(OR=1.596,95%CI:1.071~2.378)、每天睡眠≤6 h(OR=4.733,95%CI:1.334~16.792)均为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卫生行为与贫血患病有密切关联,应加强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
目的: 评价社区老年人脑卒中风险及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积分规则(modified 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mFSP)的适用性。方法: 调查年龄≥60岁的社区老年体检者的卒中危险因素,按照不同性别mFSP积分规则进行积分,再根据积分-风险对照表查阅10年卒中发病概率。描述mFSP分值和10年卒中发病率的分布和计入积分7项因素的暴露情况,分析卒中发病风险与体质量指数和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1)男性和女性mFSP积分中位数(四分位)分别为13(11,16)和13(10,15),10年卒中发病概率中位数(四分位)分别为15(11,22)%和11(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卒中高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98.9%和88.5%,卒中高危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女性的收缩压的积分值高于男性,男性的年龄、心血管病史、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吸烟等积分因素的暴露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男性和女性卒中风险等级随体质量指数的上升而升高,女性不同卒中风险等级组间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调查社区老年人卒中高危者的比例较高,mFSP有可能高估社区老年人的10年卒中发病风险,尤其是男性。mSFP中预测因子的整体暴露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卒中风险水平与BMI和血脂水平相关。
目的: 了解上海五角场社区水痘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上海五角场社区水痘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上海五角场社区共报告水痘病例8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5.40/10万。2018-2022年水痘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2.35,P<0.001)。水痘发病高峰在当年10月至次年1月(占49.32%)和4-6月(占22.55%);各年龄组中6~1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占21.81%);以本市户籍报告病例为主(占90.33%);不同职业中学生报告病例最多(占47.83%)。5年间不同性别、户籍报告水痘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和职业报告病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1和χ2=83.47,均P<0.001)。结论: 上海市五角场社区水痘发病率总体较高,且呈季节性发病特征,重点发病人群为学生,主要分布在6~10岁年龄段儿童。应针对以上流行特征提供针对性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