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ng’an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explore the road of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ZHAO Hui, ZHANG Xiaoxi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2023, Vol. 44 ›› Issue (23) : 1-3.

PDF(1425 KB)
PDF(1425 KB)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2023, Vol. 44 ›› Issue (23) : 1-3.
COVER CHARACTER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ng’an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explore the road of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ZHAO Hui, ZHANG Xiaox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ng’an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explore the road of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J].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23, 44(23): 1-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1年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日益增高,全球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1]。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着明显的上升,但是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是精神上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缓解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的热点。乳癌术后方治疗是目前中医药临床治疗BC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乳癌术后方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观察治疗1年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及生活质量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9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3]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使用乳癌术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99例为治疗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9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学历、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排除:①合并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疾病及重度精神疾病者;②有严重外伤未愈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资料不全影响观察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表1 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n(%)]
一般资料 治疗组(n=99) 对照组(n=98) P值
年龄/岁 0.25
≤35 4(4.04) 7(7.14)
35~50 20(20.20) 27(27.55)
>50 75(75.76) 64(65.31)
学历 0.55
小学及以下 23(23.23) 26(26.53)
初中 37(37.37) 32(32.65)
高中 32(32.32) 28(28.57)
本科及以上 7(7.07) 12(12.24)
手术方式 0.48
全乳切除 64(64.65) 68(96.39)
保乳 35(35.35) 30(30.61)
病例类型 0.20
浸润性导管癌 56(56.56) 64(65.31)
其他类型 43(43.43) 34(34.69)
肿瘤分期 0.29
T1 68(68.69) 69(70.41)
T2 23(23.23) 26(26.53)
T3 8(8.08) 3(3.06)
淋巴结分期 0.50
N0 47(47.47) 45(45.92)
N1 38(38.38) 39(39.80)
N2 10(10.10) 6(6.12)
N3 4(4.04) 8(8.16)

1.2 方法

(1)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癌术后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中药房提供)。基本方:黄芪15 g,党参12 g,茯苓15 g,白术9 g,淫羊藿15 g,石见穿30 g,莪术30 g。参照《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试行)》[4],患者分成脾胃不和型和气血(阴)两虚型。脾胃不和型可加用薏苡仁、紫苏叶、吴茱萸;气血(阴)两虚型加用南沙参、天麦冬、玄参。术后1个月开始服用,每日1剂,常规煎煮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早晚分服,6个月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评价

治疗组中医治疗前随访1次,12个月后随访1次;对照组西医治疗前随访1次,12个月后随访1次。(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根据每项中医证候程度分级评分,无为0分、轻为2分、中为4分、重为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2)根据《乳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表》[6]评定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中医症状包括: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夜寐不安、心烦易怒、肩痹、呕恶纳呆、神疲乏力、便秘、盗汗、四肢麻木等。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率≥70%;有效:症状明显好转,30%≤疗效率<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率<30%。疗效率=(治疗前中医证状总评分-治疗后中医证症总评分)/治疗前中医证状总评分×100%。(3)运用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7]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WHOQOL-BREF量表包含两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问题1(G1)询问个体关于自身生存质量的总的主观感受,问题2(G4)询问个体关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总的主观感受。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四个领域。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即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99 22.81±2.09 9.04±4.45 26.04 <0.001
对照组 98 22.77±1.98 12.40±5.99 15.92 <0.001
t值 -0.20 -6.40
P值 0.84 <0.001

2.2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99 48(48.48) 42(42.42) 9(9.09) 90(90.91)
对照组 98 35(35.71) 33(33.67) 30(30.61) 68(69.39)
χ2 14.42
P值 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量表四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四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
治疗组(n=99)
治疗前 11.46±2.76 11.74±2.51 11.49±2.51 11.33±2.76
治疗后 12.39±2.60a 12.50±2.65a 12.32±2.48a 12.14±2.80a
对照组(n=98)
治疗前 9.56±1.89 9.39±1.95 12.29±2.48 12.10±2.79
治疗后 10.58±1.61a 11.12±1.96a 11.28±2.12 10.40±1.94
t值治疗后 7.42 7.3 5.71 7.08
P值治疗后 <0.001 <0.001 <0.001 <0.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00%~10.00%[8]。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9]。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注重多学科综合治疗,也更加注重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给患者身体外形、精神心理、情感生活、认知功能带来的不良反应[10]。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中医学多称乳腺癌为“乳岩”,我国名中医陆德铭教授认为乳腺癌患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其因,标实为其果[11]。本虚体现在气阴两亏和冲任失调两个方面,标实表现为气、血、痰、毒胶结为害。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大法。乳癌术后方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活血破瘀消癥,其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进一步减少乳腺癌术后、放化疗等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减少复发转移,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健康生活质量[12]
乳癌术后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具健脾益气作用;淫羊藿品性属柔润,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其调摄冲任,具滋肝补肾功能;石见穿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莪术有活血破瘀消癥的祛邪作用。本研究中9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服用乳癌术后方,与98例未服用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服用乳癌术后方后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夜寐不安、心烦易怒、肩痹、呕恶纳呆、神疲乏力、便秘、盗汗、四肢麻木等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体能和活动能力的生理领域状态,心理喜怒哀乐、焦虑、抑郁等的心理领域,以及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的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状态均有所提高(P<0.001),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P<0.05)。
综上所述,乳癌术后方不仅能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中医疗效,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PDF(1425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