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ostoperative PCI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ONG Xingyan, WANG Na, YANG Shaohua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2023, Vol. 44 ›› Issue (15) : 38-42.

PDF(1364 KB)
PDF(1364 KB)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2023, Vol. 44 ›› Issue (15) : 38-42.
MEDICINE & CLINIC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ostoperative PCI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Seventy-six cases of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38)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38)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ised numerical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was lasted for 12 weeks. The health quotient level, cardiac functi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IQ index,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the scores of the dimensions of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 (GQOLI-74) were higher and the scor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PCI and the level of health quotient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alleviat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action research method /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 health quotient level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SONG Xingyan, WANG Na, YANG Shaohua.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ostoperative PCI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Shanghai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23, 44(15): 38-42
冠心病是老年群体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堵塞或狭窄所致,可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并发症,危及老年患者生命安全[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其通过拓宽冠脉内径,恢复心肌血流供应,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风险[3]。然而多数老年患者对冠心病、PCI手术认知不足,健康意识低下,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导致其术后难以遵医嘱健康饮食、用药、规律运动等,可能出现支架再狭窄情况,影响预后[4]。常规护理术后健康教育措施及随访机制较为单一,难以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及遵医行为,护理效果不够显著[5]。行动研究法干预通过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研究紧密结合,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方面进行循环研究,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增强宣教效果,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76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行动研究法干预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性别[n(%)] 年龄
x¯±s,岁)
心功能分级[n(%)]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n(%)]
Ⅰ级 Ⅱ级 Ⅲ级 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对照组
n=38)
23(60.53) 15(39.47) 70.54±3.12 16(42.11) 16(42.11) 6(15.79) 18(47.37) 15(39.47) 5(13.16)
观察组
n=38)
21(55.26) 17(44.74) 70.61±3.09 15(39.47) 18(47.37) 5(13.16) 20(52.63) 13(34.21) 5(13.16)
t/χ2 0.216 0.098 0.241 0.248
P 0.642 0.922 0.887 0.883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血管病诊疗手册》[6]中冠心病诊断标准;②均行PCI治疗,术后生命体征稳定;③年龄≥60岁;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或家属会使用微信,且精神良好,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①术后行二次PCI治疗者;②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者;③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④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⑤出院后无法取得联系者;⑥急性冠脉综合征者;⑦心梗急诊PCI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冠心病发病原因、术后注意事项,叮嘱其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为主;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床下行走等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坚持运动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制定健康生活作息表,打印并发放至患者手中,嘱患者严格按照作息表健康生活;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询问患者疾病恢复、用药和运动等情况,并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叮嘱其定期复查,共干预12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行动研究法干预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方面,并融入个体化健康教育,共进行3轮循环,每轮干预时间为4周,共持续干预12周。
1)第1轮循环 ①计划:护理人员考虑老年患者接受知识能力和受教育程度,评估其对冠心病、PCI术后饮食、用药、运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制作老年冠心病PCI术后健康教育手册和健康知识小卡片,以文字和漫画形式向患者传递冠心病术后护理相关内容。②行动: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发放老年冠心病PCI术后健康教育手册,针对冠心病术后知识掌握良好者,借助手册详细讲解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术后健康饮食、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巩固知识,时间为30 min;针对掌握较差者,发放健康知识小卡片并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知识和术后健康生活方式等,时间为45 min;术后护理人员建立护患沟通本,患者可记录自己心中疑惑和焦虑原因,护理人员可以此为据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维护其心理健康。③观察及反思:部分老年患者对冠心病及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仍掌握不全,还有部分老年患者觉得沟通本记录难度较大,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商讨解决方案和反思护理方案的不足,制定后续护理方案以解决第1轮循环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轮循环中实施。
2)第2轮循环 ①计划:第1轮循环结束后,护理人员再次评估患者对冠心病术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据继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建立微信群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将护患沟通本换为每周1次微信视频,老年患者可以不用写字交流,与护理人员面对面表达内心疑惑。②行动:添加患者及其家属微信,邀请其加入微信群,每周不定时发送7~8篇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居家自我护理相关文章、视频等资料,患者与家属每日根据自己时间自行学习,每日学习时间不少于20 min;每月组织1次健康知识讲座,时间为30 min,采用有奖竞答的方式,护理人员提问冠心病PCI术后有关知识,老年患者举手抢答,答对即可获取奖品,答错后护理人员给予纠正;每周进行1次微信视频,老年患者可与护理人员面对面交流,表达内心焦虑与疑问,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疏导,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每次时间在30 min左右。③观察与反思:部分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仍较弱,用药依从性欠佳;临床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继续调整方案,开始下一轮循环的实施。
3)第3轮循环 ①计划:护理人员再次评估患者认知情况,继续通过微信群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微信视频的方式宣教,并加入监督随访管理和微信用药提醒。②行动:每周不定时在微信群内发送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运动视频和遵医嘱用药的文章,针对性强化患者认知;在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的瓶身标注服药频次,并通过微信设置用药提醒,到服药时间后会自动向患者手机发送信息,并叮嘱患者用药后在微信群内打卡;每周采用微信电话的方式随访1次,随访时间30~40 min,随访中了解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行为,对于自我管理良好者,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较差者,分析原因,加强监督管理,叮嘱其每日将饮食方案拍照发于微信群,并在微信群进行运动打卡。③观察与反思:老年患者可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知识掌握较全面,用药依从性、居家自我护理等均得到了提高,表明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护理人员依据结果反思本次干预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1.3.4. 观察指标

1)健商水平 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健商指数简易测评表[7]进行评估,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共5个维度,分别为自我保健意识(5个项目,评分0~25分)、健康知识(2个项目,评分0~10分)、生活方式(7个项目,评分0~35分)、生活技能(2个项目,评分0~10分)、精神健康(4个项目,评分0~20分),共0~100分,评分高,健商水平高。
2)心功能 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3)负性情绪 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8]进行评估,二者均为100分,其中SAS评分以<50分为未焦虑,SDS评分以<53分为未抑郁,评分低,焦虑、抑郁轻。
4)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 GQOLI-74)[9]进行评定,该问卷内含74个条目,共4个维度,将各维度评分转换为百分制,每个维度均为100分,评分高,生活质量高。

1.3.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商水平

干预前,两组健商指数简易测评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商指数简易测评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2P<0.05)。
表2 健商水平对比 (x¯±s
组别 自我保健意识 健康知识 生活方式 生活技能 精神健康 总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n=38)
10.53±
1.46
15.79±
2.03
4.01±
0.65
6.23±
0.52
16.89±
1.97
23.95±
2.68
3.48±
0.31
5.98±
0.42
10.31±
1.06
14.69±
1.45
45.22±
5.45
66.64±
7.10
观察组
n=38)
10.21±
1.35
19.71±
2.55
3.98±
0.71
7.95±
0.40
16.80±
1.85
29.41±
3.21
3.52±
0.26
7.03±
0.75
10.25±
1.34
17.01±
1.03
44.76±
5.51
81.14±
7.94
t 0.992 7.414 0.192 16.162 0.205 8.049 0.609 7.530 0.217 8.041 0.398 8.392
P 0.324 <0.001 0.848 <0.001 0.838 <0.001 0.544 <0.001 0.829 <0.001 0.692 <0.001

2.2. 心功能及负性情绪

干预前,两组LVEF及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3P<0.05)。
表3 心功能及负性情绪对比 (x¯±s
组别 LVEF/%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8) 42.31±4.89 51.48±6.20 57.69±3.48 47.23±2.30 60.59±5.31 49.14±2.05
观察组(n=38) 42.15±4.46 58.97±6.88 57.78±3.65 43.15±2.62 60.68±5.20 44.79±2.21
t 0.149 4.985 0.110 7.214 0.075 8.896
P 0.882 <0.001 0.913 <0.001 0.941 <0.001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4P<0.05)。
表4 生活质量对比 (x¯±s
组别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8) 60.53±2.36 69.48±3.05 60.53±2.15 71.45±2.89 59.26±3.05 69.43±3.62 61.54±2.37 73.35±3.69
观察组(n=38) 60.29±2.21 76.95±3.84 60.40±2.39 79.57±3.77 59.38±3.17 75.38±3.52 61.26±2.58 81.46±4.22
t 0.458 9.390 0.249 10.537 0.168 7.264 0.493 8.918
P 0.649 <0.001 0.804 <0.001 0.867 <0.001 0.624 <0.001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患病群体增加,冠心病患者数随之升高[10]。PCI是临床挽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患者术后仍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遵医嘱用药,方能够避免血管事件的再发生,故术后配合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11-12]
常规护理宣教方式以集中宣教和口头叮嘱为主,患者所掌握的健康知识不够全面,加之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出院后会遗忘部分健康知识,难以遵医嘱自我管理,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存有局限性[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健商指数简易测评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LVEF、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行动研究法干预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维持其心理健康、提高健商水平及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意义。原因在于行动研究法干预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方面进行干预,并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协同干预,干预过程中发现实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再及时修正,形成螺旋式循环,旨在提高护理质量。行动研究法干预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第1轮循环中通过评估老年患者对冠心病PCI术后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体化宣教,可巩固患者知识,促使其掌握冠心病知识,明晰术后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为患者术后遵医嘱饮食、用药、运动等奠定良好基础。护理人员反思第1轮循环中存在的不足,并修整护理措施实施第2轮循环,此阶段借助创建微信群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的方式进行宣教,可增加健康宣教趣味性,利于患者积极主动接受相关知识,且该方式宣教内容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方便老年患者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患者健商水平[15]。同时,第2轮循环通过微信视频,老年患者可与护理人员面对面交流,表达内心真实情感,护理人员予以针对性疏导,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患者术后长期自我管理至关重要[16-17]。护理人员针对第2轮循环中存在的不足,实施第3轮循环,此阶段增加监督随访管理和微信用药提醒,有助于患者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规律性运动等,其中规律性运动能够增加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改善其心脏功能,提高LVEF,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风险。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措施被不断反思和完善,可持续强化老年患者认知,提高其健康意识,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行动研究法干预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其心功能,减少不良情绪,提高健商水平,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References

[1]
高敏. 健康宣教对PCI术后老年冠心病强化他汀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谱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 18(1): 92-94.
[2]
严婷婷, 方红霞, 高文娟, 等.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17): 2327-2331.
[3]
王飞宇, 张玉莲. 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手术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2): 192-194.
[4]
朱玲. 基于年龄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8): 1269-1271.
[5]
嵇珊珊, 卢芳芳, 贾媛媛.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健康生活相关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7): 180-184.
[6]
黄振文, 邱春光, 张菲斐, 等. 心血管病诊疗手册[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5: 456-477.
[7]
刘娟, 何平平, 胡莉芝, 等. 冠心病PCI术后住院患者健商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S2): 211-213.
[8]
田银娣, 王怡恺, 李静, 等. 焦虑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信效度评价[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22(1): 105-108.
[9]
徐军明, 赵威丽, 宋学岐. 飞行员自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与疗养服务需求调查[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9): 842-844.
[10]
王静.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早期康复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21, 36(12): 1138-1141.
[11]
郭小玲. 反馈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8): 1373-1375.
[12]
明菊梅, 张彦彦. 回授法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1): 155-158.
[13]
李敏, 朱玉峰, 李虎, 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9, 33(5): 333-336; 359.
[14]
王靖怡, 王芳, 邱爱平, 等.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1): 129-131.
[15]
袁悦, 孙国珍.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 30(8): 141-143.
[16]
范颖, 黄晴, 张芳, 等. “信息化+跟踪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 27(2): 304-307.
[17]
周丹丹, 刘柳, 吴孝华, 等. 心脏康复个性化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及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 36(10): 1390-1394.
PDF(1364 KB)

17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